【羊城晚报】暖哭!6岁白血病患儿拒治疗,8岁“老病号”当救兵

2021-03-12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谢巧庆
    视频拍摄/张婷婷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惠天骄

    6-8岁本来是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但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血液科收治的大多是患上血液肿瘤的患儿,漫长的治疗、一次次骨髓穿刺、化疗的副作用……让这些孩子都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日前一个15秒的视频在朋友圈中被频频转发,两个穿着病号服的小朋友一坐一躺,其中一个是护士姐姐搬来的“救兵”,给另一个不愿意配合治疗的孩子做思想工作,他讲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超出年龄的成熟、懂事让人看得心酸。

    小病号因恐惧拒治疗
    8岁“老病号”前来“谈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血液科护士长张婷婷就是这段视频的拍摄者。她回忆说,前两天病区里收治了一位6岁的白血病患儿小刚(化名),因为化疗需要在静脉置PICC管,小家伙因为恐惧对治疗很抵抗,医护人员想了各种办法,甚至连镇静剂上了都没有用。
    最后不得已启用了“同伴教育”。一个累计已经住了半年院、身经百战的“老病号”——8岁的童童(化名)走在小刚的治疗床前坐下来,用他们两人的共同语言——潮汕话讲起了自己的治疗体会,一讲就讲了十几分钟。
    张婷婷护士长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只知道童童讲得特别投入、情真意切,而治疗床上的小刚慢慢安静下来,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咯咯得笑。
    两个孩子的纯真和过早的懂事,让张婷婷的心暖暖的,眼酸酸的,就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后来特意找懂潮汕话的同事翻译了一下,才知道童童说“你不要盯着看,越看就越痛,不看就不痛……”
    经过了这次“谈话”后,小刚的转变很大,开始配合治疗了。第二天小刚治疗时,童童还特意到小刚的病房去打气。等到童童要治疗了,小刚又把护士姐姐送给他的扭扭蛋玩具转送给了童童。

    护士:“同伴教育”很奏效

    张婷婷护士长介绍,儿童血液科收治的孩子们大多患血液肿瘤,治疗时间长,治疗也比较辛苦,许多大人都受不了,更不要说这么小的孩子,刚来的孩子不愿意配合治疗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病区与广州金丝带公益机构合作开展的“同伴教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取得不错的效果。一些治疗时间长、有经验的孩子就去鼓励刚开始治疗的孩子;小小的“老病号”在做脊髓穿刺时,就让“新病号”在一旁观摩,让他们看到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报道链接:
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newsDetail/110059/1528112.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1-03-12